Home 科技世界 自費開箱測試

ZeFit 試玩報告

7033
0

ZeFit review 01

近這一年,穿戴式裝備市場開始起飛,市場上有不少廠商都推出相關產品。由手機廠商如 Sony、三星、Motorola 到其他大細廠如 Jawbone、Nike 都有推出相關裝置,而 Google 也開始發力,推出穿戴裝置專用 Android;當然不能不提只是傳言多多但一直未有踪影的 Apple iWatch 喇。

正因為預計穿戴式裝置市場潛力十分龐大,所以各廠商都希望在 Apple 推出 iWatch 前盡力搶佔市場。不過老實說,在 Apple 未推出前各廠商都好像未找到穿戴式市場的重點,第一代產品以「全功能」為主,可以通話、看 message,影相等等甚麼功能也塞進去,完全不考慮手錶的大小,界面、續航力和成本,以三星的 Galaxy Gear 為表表者,另外企企稱為「第二代」的產品,在第一代產品失敗後痛定思痛,將產品重新定位,以健康手帶 + 手錶形式推出。

之前 UNWIRE.HK 和 MyKronoz 合作舉辦讀者試玩會,企企又報名參加,幸運地之前一晚睡得較好,思路清晰一點所以寫了一篇不錯的「簡短」介紹文,贏了一隻 ZeFit。
在使用 ZeFit 之前企企其實都有用這類產品的經驗,就是又是 UNWIRE.HK 的 HTC M8 試用會,當天又憑三寸不爛之舌簡短簡介一篇贏了細奬,fitbit one 一隻。
Fitbit one 是一個放在腰間的感應器,不過放左皮帶位置會有頂住的感覺,如果放在褲袋………就比較易不見了,像企企一樣,用了一星期多點就不見了 🙁

而今次贏得的 ZeFit 生產商 MyKronoz,是一間端士的廠商,成立了一年多點,是比較新進的品牌,在市場上亦比較積極,一年多點就已經推出 3 條產品線 (現在已經 5 條了),有些產品如 ZeWatch 甚至已經準備出第二代。
今次 ZeFit 是已初次購買穿戴式產品的顧客為目標,在定價上頗進取,官方定價只要 $599,以健康監測為主要功能,利用三軸加速器做計步,卡路里計算器,睡眠質素監測等。
如果以同類產品比較,最接近應該是三星的 Gear Fit,不過 Gear 有心跳探測功能,而且亦有 touch screen 彩色螢幕,代價是定價貴一倍,約 $1,250 .
而另一個著名的同類產品是 Jawbone UP24,只有三軸加速感應器,藍芽 4.0,但沒有螢幕,市價約 $1,300 .
所以在這個市場價格完全沒有其他產品可以競爭。

ZeWatch
ZeWatch,一個全功能型的手錶,不過就來推出第二代了
ZeFit -- 外型和 Gear Fit 相似
ZeFit — 外型和 Gear Fit 相似

ZeFit review 04

ZeFit 官方簡介
ZeFit 官方簡介
Unwire.hk 時的攞獎相
企企攞獎時的相片(由 UNWIRE.HK 提供)

其實各大品牌的健康監測產品主要硬件都是三軸加速器,再外加藍芽做數據傳送,彼此間分別不大,餘下比併只有在價錢和軟件之間比較。
ZeFit 主要有一個 OLED 螢幕,和一個按鍵。
每按一下就由 「時間 –> 步數 –> 距離 –> 卡路里」之間 loop,相當簡單易用 ( 題外話:當初試第一代 Samsung Galaxy Gear 那個 touch screen, 界面, 簡直………垃圾,不過 Fit 就改善了很多 )

ZeFit 界面
時間 –> 步數 –> 距離 –> 卡路里

另外 ZeFit 分兩種模式 — “Activity Mode” 和 “Sleeping Mode”, 顧名思義,平常運動時就是 Activity Mode,睡覺時就 Sleeping Mode.
轉換亦相當簡單,長按錶面那唯一按鍵就可以轉換去 Sleeping Mode,不過就不能手動轉回 Activity Mode,當朝早夠鐘起身時,你步行的話 (如去洗手間) 就會自動轉去 Activity Mode,所以如果假日會訓到下午才起身的人,就有機會令數據亂掉了 (所以記得再上床時要令 ZeFit 再進入 Sleeping Mode)。

ZeFit 充電
可以看到如何充電,充電那個夾的限定方向夾住 ZeFit,因為背後那四點有分正負極。
這隻就是我贏得的 ZeFit,企企選擇了黃色。
這隻就是我贏得的 ZeFit,企企選擇了黃色。

App 方面,暫時 ZeFit 的 iOS 和 Android 都比較陽春,因為只是第一版,而 WM 暫時未有 app。而下半年會推出 Mac 和 PC 版。
而除了 App 那時候亦會有 Web 版本可以在雲端看到自己的數據,不會因為轉電話而流失。

ZeFit review
ZeFit App 的設計,和 ZeFit 同步
ZeFit 設定身高體重
設定自己的身高體重,用來計算卡路里消耗
ZeFit 設定目標
可以設定自己的每日目標
可以設定鬧鐘手錶會震動提示
可以設定鬧鐘
手錶會震動提示
ZeFit 設定界面
ZeFit 的設定界面
可以設國家、時間格式、量度單位等等
可以看到睡眠時間,和睡眠質素可以看到有多少深層睡眠和淺層睡眠。
可以看到睡眠時間,和睡眠質素
可以看到有多少深層睡眠和淺層睡眠。
ZeFit 運動詳情
可以看到你在不同時段的運動強烈度

可以看到 App 界面相當簡單,沒有甚麽多餘的設定。
鬧鐘就算設定了 30 多個時間都不會滿,相當實用。廠方說 ZeFit 可以記錄 7 天的數據(最長 7 天也不 sync),錶內的 memory 應相當充裕。

大家亦可以到 http://app-zefit.mykronoz.com/ 看到自己的數據,所以就算換電話,也不會失去紀錄,大家可以 sync back 數據回新電話。

MyKronoz web
可以看到數據已經 sync 到 server

使用後感

其實正如上面所說,各大品牌的硬件也差不多,產品質素會是其中一個分野。
ZeFit 以軟膠為主,接口位不多,主要是 OLED 錶面和軟膠部份,造工非常好,接口位沒有突出。(不似得 Gear Live 未正式開賣已有損毀報告
而 OLED 在陽光底下依然清晰可見,和 LED 產品不同。雖然只是用平價的單色 OLED,但真的覺得足夠了,企企一直用開 G shock,已經非常習慣單色螢幕。彩色並不是不好,只是現在功耗等問題未解的情況下,1-2 天就需要叉電就太麻煩。現在 ZeFit 可以用上 5 天左右才需要充電,算是可接受。
防水性能 ZeFit 可以接受到生活防水,即是下雨,洗手等並沒有問題,但如果沖涼的話都會建議除下 ZeFit.
最後比較遺憾是鬧鐘只有震動,沒有響鬧聲音,雖然震動力度 ok 未必會 miss,但如果太「懶訓」的人,還是有機會震不醒,如果多了響聲會好得多。

準確度

相信不少人都相當在意這類產品的準確度,不過這類產品並不是專業醫療產品,它只是偵測的步行模式來計算,所以如果用戶不停郁動手部,或者以不自然方式步行,都會影響結果,所以數字只可以大約參考。
企企步行時不會不停數自己行了多少步,但企企使用 iPhone,上面的 M7 晶片也能計算步數,所以可以作為對比;ZeFit 的步數大約是 iPhone 數字的 70%,而之前不見了的 Fitbit One 則是約 iPhone 的 80%,企企亦不知那個數字較準確,但作為參考,企企做差不多先生就算了。

而 ZeFit 由於戴在手部,淺睡狀態手部郁動較多,所以相信會睡眠模式會頗準確,這點不用擔心。

MyKronoz 新產品
MyKronoz 將會推出的新產品

建議

各大品牌硬件上分野不大,背後軟件如何計算有關數據就是各大牌子的價值,而 ZeFit 基本上只有計步器和睡眠質素,廠商計劃將會加入單車模式偵測。
據企企了解,加速器主要紀錄裝置 XYZ 三軸以甚麼速度移動了多少,只要 App 上面配對返做了甚麽運動,就大約能紀錄運動量。
以 Jawbone UP 為例,它只有在運動開始時按一按,完結時再按一按。只要 sync 上電話時設定剛才做甚麼運動,就可以計算剛才運動量,消耗了多少卡路里。
所以如果能加強 App 的能力,就能大大提升產品的價值,絕對值得廠商投資。
另外 MyKronoz 可以考慮開放 API 給其他 APP 使用,如 IFTTT 等,也可以令 ZeFit 配合其他 APP 如 24/7,令整體使用體驗更高,更加實用。
還有希望將來 ZeFit 能支援 9 月推出的 iOS 8 Health Kit,相信如能將數據在 Health Kit 集中一起會頗有用。

現在 ZeFit 應該是確認了步行時的運動模式,如果付合了那運動模式就計算為 1 步,所以記憶體只需要記錄 “步數” 這一項紀錄就可以了。
記憶體需求和運算能力都可以壓到最底,亦能將造價成本做到最平。
所以上面提到的建議,那些進階功能相信需要下一代產品才可以了,始終一分錢一分貨。

另外看到 MyKronoz 的產品簡介小册子,看到 ZeWatch 和 ZeBracelet 都將會推出第二代,另外還有其他新產品線,企企數到到年底會約有 9 款不同的產品推出。
不過企企覺得有些產品分別並不是太大,與其拉長產品線,倒不如集中資源推出少數 eye catching 產品會更易引起消費者注意,打響名堂。
始終最前線 sales 如果面對太多差別不大的產品,都會難以推介。

總結

ZeFit 以抵用為主,這個價錢你不會在市場上找到同類產品。
作為計步器它亦相當稱職,所以如果想買入門產品試玩穿載式裝置,ZeFit 會是一個好開始。

23/3/2015 update : 在 2014 年尾,頻密地使用了約半年,電池出現問題,現在已經不能充電,ZeFit 已經報廢了。

  • 此篇文章是否有收受廠商撰寫文章費用、行銷費用:
  • 此篇文章內測試商品來源:抽奬贏得